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乐鱼娱乐官方网站

30年 包起帆的情怀

发布时间: 2024-04-02 作者: 乐鱼娱乐官方网站

  包起帆是从白莲泾码头走出来的。初中毕业的1968年,17岁的他在白莲泾当上了一名码头木材装卸工。木材装卸是一桩粗活、重活、累活,更是危险的活。

  在一次一次目睹朝夕相处的工人兄弟被“木老虎”无情地吞噬,或者受伤致残,包起帆心里就如同有根鞭子在抽打。他在心里立下誓言,一定要制服“木老虎”,让靠人力装卸木材的历史结束。

  正是抱着这样的情怀,他走上了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路。经多次试验,他解决了受力钢丝绳“咬”绳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变截面起升卷筒”。改变了起重机一个月换三根钢丝绳减少为三个月换一根。码头上二十多台起重机全部得到革新。《文汇报》介绍了他搞技术革新的故事,这是他的名字第一次印成铅字登上大报,给他的激励,就是当时对他最大的奖赏。他从中认识到,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1981年,包起帆完成了学业,回到单位成了一名技术员,他不忘制服“木老虎”的目标,看到码头上一些抓斗能把黄沙、矿石轻轻地一抓就起来。

  在领导的支持下,包起帆全身心地投入到木材抓斗的研制之中。他一趟趟地跑图书馆、跑科技资料站查阅资料。回到家里,他用硬纸板做成各种各样的抓斗模型,逐渐地,他的设想变成了一张又一张的图纸,在他当时十多平方米的斗室中,墙上、衣柜上到处贴着草图。

  反复的对比、试验,思考,到了1981年10月,草图变成了真正的“双索门机抓斗”,中国港口史上第一只用来卸大船原木的木材抓斗诞生了:用两根起重索使抓斗打开和闭合,能轻松地将原木抓起来。

  正在人们欢欣雀跃之时,包起帆又怀着一腔情怀往前走了。有了“双索门机抓斗”,还需要单索木材抓斗,那是船机需要的。用一根起重绳完成抓斗的打开和闭合。

  那已是1983年的10月,包起帆在北京参加全国总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每位代表有一支记录用的圆珠笔,包起帆像许多人一样无意识地把笔拿在手中一揿一按。按着按着,他顿受启发,抓斗不也是开一下关一下吗,圆珠笔的伸缩原理能否移植到木材抓斗的启闭机构中呢?运用揿轮机构的原理,包起帆把设计图纸完成了,用一根绳索就能够实现打开、闭合抓斗两个动作。

  包起帆以他的一腔情怀、矢志不移地做足了抓斗的文章。在第一步成功之后,他锲而不舍,发明了一整套的木材抓斗系列。自从全国港口推广了他的木材抓斗以来,至今也没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他发明的抓斗系列,不禁一举改变了中国多少年来港口木材、生铁、废钢等货物装卸工艺的原始落后状况,而且批量出口国外,累计为国家创造了四个多亿的经济效益。

  由此,包起帆“抓斗大王”的美名誉满全国。可以说,这一美名伴随了他一辈子。以至于人们都忽视了包起帆还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优秀的领导干部的身份。

  龙吴港务公司,国家投资四个多亿,一千二百多名职工,一千多名农民工,去龙吴港务公司任一把手,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龙吴港区位于浦江上游,货船从吴淞口开到这里要六个小时,费时间、耗成本,三五天都没有一条船来,偌大的码头天天让白花花的太阳晒着,一天就要亏三十多万,效益极差。

  包起帆大胆地设想到,既然龙吴码头不能在大洋大海的外贸运输上切到一块蛋糕,那么,能不能瞄准国内的江河湖海,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底,在交通部和港航单位的支持下,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在龙吴码头正式开通。今天,放眼祖国大地,内贸标准集装箱已经遍布全中国的各大港口,而先行者,就是当时任“一把手”的“抓斗大王”包起帆。

  步入新世纪,包起帆当了上海港务局分管科技的副局长,后来成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他又任副总裁。外商慕名而来想聘请他,他婉辞了邀请,反而向对方发出了邀请。

  包起帆邀请外商把他的企业办到上海港,他相信他们可以合作得很好。他的举动赢得了外商的尊重,经过考察,外商真的与上海港合资,办了一家企业。

  1992年11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上海起帆科技开发公司”,从三十万元注册资本起家,到世纪之交那年总资产已达七千万元。由他主持开展的“港口新型抓斗、吊具推广系列项目”,累计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达四个多亿。

  日本安川公司是日本起重机电器控制领域的巨头,总裁羽鸟盛情邀请包起帆去他的企业考察。包起帆再次拒绝,并希望对方改为每年安排他们公司二十名技术骨干到日本安川公司培训。

  在包起帆心里,是整个上海港的发展。他明白,靠个人单打独斗搞创造发明的时代已逝去,现在他精心组建的,是全集团公司三百多位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中心。上海港的桥吊起重设备已经实现了电气化,但这些外国引进的设备,一旦有一两个元件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就得更换整块模板,每年总成本达上千万元。员工们能去日本学习培训,了解起重电气的控制管理系统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几年时间里,上海港派出近百名一线技术工人前去日本培训,他们回来后,陆续成为业务上的骨干,上海港的发展也如虎添翼。包起帆和他的团队,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起冲击,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申请或授权国家技术专利百余项,比建港五十多年来的总数还要多,极大地提升了上海港的核心竞争力。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使得他能不断地寻找到创新的交叉点。每年中秋节,他会给海外留学的儿子寄去一盒月饼。这事又让他进一步联想,如果集装箱装上了电子标签,进行实时监控,那么,货物也好,混进了偷渡客也好,其一举一动不就很容易发现和杜绝了嘛!这一想法又使他攻克了“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的项目。

  遂而,从国内到国际,包起帆和小组成员又把这一新的发明,联合美国萨瓦那港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电子标签航线。在取到成功之后,陆续又开通了中加、中日、中马等多条航线。新的发明走向了世界。

  2006年5月,在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包起帆为上海、为中国捧回了四块金牌。获奖项目分别是:“集装箱堆场及堆场装卸工艺、用于集装箱的电子标签和电子封条的连接方法、用于集装箱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2009年,由上海代表中国提交的关于制定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的提案获得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任命包起帆负责领导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草案。

  新的标准草案经过华盛顿、圣地亚哥多次会议的交流讨论,在最后一轮投票中,顺利通过中国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8186:2011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实现了中国航运界在领衔制定国际标准方面零的突破。

  紧接着,包起帆和他的团队在上海罗泾散装货运码头实现了建设一条岸线,即公共码头,由钢厂和电厂同时使用,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他因此荣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颁发的“阿西步•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专家。

  2015年,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包起帆又一次获得三项发明大奖。值得提一笔的是,这是他1987年获得第一个世界大奖以来,收获的第36项国际发明最高荣誉。

  追索包起帆一辈子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可以说包起帆是一腔情怀搞发明,满腔情怀抓经营,真切情怀为创新,一片情怀为人民。

  他是一个真正的“最美奋斗者”。他在以他的情怀,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