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乐鱼官网APP下载

一种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发布时间: 2024-03-07 作者: 乐鱼官网APP下载

详细介绍

  不锈钢材料以其具有耐腐蚀和高强度的优异性能和坚硬耐磨、不和食物反应而得到较好的推广;另外,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还具有导磁性,可当作电磁炉接触材料。因此,不锈钢材料在炊具行业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然而,由于不锈钢类炊具产品在烹饪使用的过程中温度超过200℃是常见的状况,而温度超过200℃时,不锈钢炊具就会慢慢的出现变黄现象,且温度越高,变黄会越严重,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采取不锈钢作为炊具材料易变黄是常见的缺陷。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样提高不锈钢工件的耐高温变色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有采用混合处理液对不锈钢工件进行表面化学钝化处理;

  通过采用无机强酸和过氧化物的处理液,使过氧化物在无机强酸的酸性体系中,且无机强酸与过氧化物共存在体系中,能够使过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从而使化学钝化过程中能够形成优异的钝化膜;也就是说,通过加入无机强酸和过氧化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氧化电位,使形成的钝化膜具有非常好的致密性,从而使在高温过程中不可能会出现高温变色的缺陷,实现提高抗高温变色能力的效果;同时,采用本混合处理液通过各成分的浓度配比关系,不会对不锈钢工件的表面产生过强的腐蚀现象,在钝化过程中并不会使工件出现过多的质量丢失现象,能够保持产品钝化前的表面状态。这里,最好使其中的混合处理液中各成分的质量浓度为:无机强酸:20g/L~150g/L;过氧化物:5g/L~30g/L。

  进一步地,在上述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在1.5V以上。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能够使形成更优异的钝化膜,从而促进其抗高温变色的能力。

  进一步地,在上述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氢、过碳酸钠、过硫酸钠和过氧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有利于形成更优异的钝化膜,提高抗高温变色能力。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过氧化物选自过硫酸钠和/或过氧乙酸,能够使氧化电位达到1.7V~2.1V左右,使能够越来越好的形成优异的钝化膜,以此来实现提高抗高温变色能力,使不锈钢工件在耐高温变色能力达到280℃以上。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过氧化物采用过硫酸钠和过氧乙酸的混合物,且所述过硫酸钠和过氧乙酸的质量比为:1:2~4。

  进一步地,在上述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无机强酸选自硫酸、硝酸和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既可提供足够的质子氢离子以及酸根离子不会被氧化,保持体系在酸性条件下来提高过氧化物氧化电位,进而达到提高耐高温变色的能力;同时,腐蚀性相对较弱,不会像酸洗钝化剂那样对不锈钢工件的表面产生大量的腐蚀现象,有利于保持不锈钢工件在钝化处理前的表面状况。当然,这里的硫酸、硝酸和磷酸在使用前最好预先稀释成相应酸的稀溶液。能够尽可能的防止易采用高浓度酸的危害性,有利于安全生产。

  进一步地,在上述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过氧化物与无机强酸的质量比为1:5~1:3。使整体钝化过程中具有更加好的氧化电位,有利于形成更优异的表面钝化膜来提高抗高温变色能力,又不会对不锈钢工件的表面产生严重的腐蚀形象,保持钝化处理前的表面状况。

  进一步地,在上述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钝化处理的温度为20℃~50℃。通过在该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能够有很大成效避免过氧化物因温度过高而产生分解现象,而降低了钝化液体系中过氧化物的实际使用浓度;同时,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钝化,也能够进一步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出现酸腐蚀现象,实现双重的作用效果。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钝化处理的温度为25℃~35℃。基本上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即可,更加有助于操作和安全生产,提高了工业化应用的优势。

  进一步地,在上述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中,作为优选,该方法具体为:将不锈钢工件浸泡在混合处理液内。相当于使不锈钢工件被全部浸入的钝化处理液内进行化学钝化处理,通过采用浸泡的方式操作的流程简单,也能够使更完全的对不锈钢工件的表明上进行钝化效果。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使该方法具体为:将混合处理液喷淋到不锈钢工件的表明上进行化学钝化处理。采用喷淋的方式同样能达到对不锈钢工件表明上进行钝化的效果,也能够使形成致密性较好的钝化膜,使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

  进一步地,在上述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工件为炊具。对不锈钢工件的材料选取方面,一般最好使所述不锈钢工件采用304L不锈钢或430不锈钢加工而成。

  进一步地,在上述不锈钢工件抗高温变色的处理方法中,作为优选,在将所述不锈钢工件进行表面化学钝化处理之前,还包括将所述不锈钢工件预先经过机加工和抛光处理。经过预处理后再进行钝化处理,能够保持不锈钢工件表面的状况,保持表面的平整性,结合采用本钝化液也不会对表面产生过大的腐蚀现象,从而使在钝化处理后,无需再次进行抛光等处理,有利于提高钝化膜的性能,不会因后续再抛光等处理而产生局部破坏的效果。

  1.通过采用无机强酸和过氧化物混合处理液和浓度比例对不锈钢工件进行表面钝化处理,能够使钝化过程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从而使能够形成高致密性和优异的表面钝化膜,实现提高抗高温变色的效果;且采用的过氧化物水溶液毒性较小容易进行污水处理。

  2.通过在20℃~50℃的温度条件能够有很大成效避免过氧化物因温度过高而产生分解现象,降低了钝化液体系中过氧化物的实际使用浓度和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出现酸腐蚀现象,实现双重的作用效果,保证在不锈钢工件表明产生更好的钝化膜,进一步的提高抗高温变色效果。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选取304L不锈钢材料,进行机加工成炊具进行成型成不锈钢工件毛坯,这里可以是采用拉深、旋压、挤压或切削等等机加工工艺进行成型;而这里的炊具可以是不锈钢锅、不锈钢铲等等等炊具工件;本实施例中具体针对不锈钢锅炊具;

  然后,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毛坯进行去除毛刺、修边或进行砂光和抛光、磨光等等机械处理,得到不锈钢工件半成品;再进行表面除油污处理,一般都会采用去除蜡水溶液或者碱性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除油污处理,再用清水进行清理洗涤,烘干后用于下一步处理;

  然后,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浸入混合钝化处理液中,使不锈钢工件完全浸泡在混合钝化处理液内,并控制温度在为常温条件下进行化学钝化处理30分钟,其中上述的混合处理液为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水溶液,其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硝酸:30g/L;过氧化氢:5g/L;根据能斯特方程φ=φ(标准)+(0.0592/n)lg([氧化型]/[还原型]),这样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为1.73V,最后,将经过化学钝化处理后的不锈钢工件先采用碱性水溶液进行清理洗涤除去表面的混合处理液,再采用清水进行清理洗涤至中性,烘干后,进行后续常规的装配和包装等工序。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将经过本钝化处理的不锈钢工件放入烘箱内相应温度进行烘烤保温1小时,并断电1小时后取出,并观察颜色变化,并以未进行烘烤处理的不锈钢工件做为参照。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6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28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很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钝化处理前的不锈钢工件的具体加工和清理洗涤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浸入混合处理液中,使不锈钢工件完全浸泡在混合处理液内,并控制温度在30℃~35℃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钝化处理20分钟,其中上述的混合处理液为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水溶液,其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硫酸:100g/L;过氧化氢(H2O2):20g/L;根据能斯特方程这样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77V,最后,将经过化学钝化处理后的不锈钢工件先采用碱性水溶液进行清理洗涤除去表面的混合处理液,再采用清水进行清理洗涤至中性,烘干后,进行后续常规的装配和包装等工序。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6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28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很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钝化处理前的不锈钢工件的具体加工和清理洗涤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浸入混合处理液中,使不锈钢工件完全浸泡在混合处理液内,并控制温度在20℃~25℃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钝化处理30分钟,其中上述的混合处理液为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水溶液,其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硝酸:50g/L;过氧化氢(H2O2):10g/L;根据能斯特方程这样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75V,最后,将经过化学钝化处理后的不锈钢工件先采用碱性水溶液进行清理洗涤除去表面的混合处理液,再采用清水进行清理洗涤至中性,烘干后,进行后续常规的装配和包装等工序。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6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28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很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钝化处理前的不锈钢工件的具体加工和清理洗涤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浸入混合处理液中,使不锈钢工件完全浸泡在混合处理液内,并控制温度在常温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钝化处理20分钟,其中上述的混合处理液为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水溶液,其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硫酸:100g/L;过硫酸钠:20g/L;根据能斯特方程这样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97V,最后,将经过化学钝化处理后的不锈钢工件先采用碱性水溶液进行清理洗涤除去表面的混合处理液,再采用清水进行清理洗涤至中性,烘干后,进行后续常规的装配和包装等工序。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8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30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很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3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的时间为5分钟。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8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30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看出钝化时间的时间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影响不大。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5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混合处理液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硫酸:10g/L;硝酸:50g/L;过硫酸钠:20g/L,其余为水,且化学钝化处理的时间为20分钟,根据能斯特方程使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97V。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6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28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够准确的看出钝化时间的时间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影响不大。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很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钝化处理前的不锈钢工件的具体加工和清洗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这里的不锈钢工件可以腰牌304L不锈钢材料或430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通过喷淋混合处理液,使混合处理液喷淋到不锈钢工件的表面,最好保持喷淋的混合处理液呈暴布状,使流经不锈钢工件需进行钝化处理的表面,相当于也能够使不锈钢工件浸泡在混合处理液中,并控制温度在30℃~35℃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钝化处理15分钟,其中上述的混合处理液为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水溶液,其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硫酸:50g/L;硝酸:50g/L;过硫酸钠:20g/L;根据能斯特方程这里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97V,最后,将经过化学钝化处理后的不锈钢工件先采用碱性水溶液进行清洗除去表面的混合处理液,再采用清水进行清洗至中性,烘干后,进行后续常规的装配和包装等工序。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8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30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7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混合处理液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硝酸:150g/L;过硫酸钠:10g/L;过氧乙酸:20g/L,根据能斯特方程这里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97V左右,其余为水,且化学钝化处理的时间为10分钟。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30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33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看出钝化时间的时间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影响不大。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2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混合处理液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硝酸:100g/L;磷酸:20g/L;过硫酸钠:5g/L;过氧乙酸:20g/L,其余为水,且化学钝化处理的时间为5分钟,根据能斯特方程这里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7V-2.1V之间。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30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33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够准确的看出钝化时间的时间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影响不大。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很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7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混合处理液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硫酸:35g/L;磷酸:37g/L;过硫酸钠:6g/L;过氧乙酸:18g/L,其余为水,且化学钝化处理的时间为5分钟,根据能斯特方程这里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95V左右。这里的硫酸可以预先配制成稀硫酸再进行混合。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30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33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可以看出钝化时间的时间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影响不大。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很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7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混合处理液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硝酸:40g/L;磷酸:60g/L;过硫酸钠:5g/L;过氧乙酸:15g/L,其余为水,且化学钝化处理的时间为5分钟,根据能斯特方程这里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95V左右。这里的硝酸、磷酸可以预先配制成稀硫酸再进行混合。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30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33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看出钝化时间的时间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影响不大。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混合处理液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硝酸:10g/L;过硫酸钠:100g/L,其余为水,且化学钝化处理的时间为10分钟,根据能斯特方程这里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2.0V左右。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6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28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够准确的看出钝化时间的时间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影响不大。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很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混合处理液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硝酸:200g/L;过氧乙酸:50g/L,其余为水,且化学钝化处理的时间为10分钟,根据能斯特方程这里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5V以上。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6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28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看出钝化时间的时间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影响不大。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混合处理液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硫酸:10g/L;过氧乙酸:1.0g/L,其余为水,且化学钝化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根据能斯特方程这里化学钝化处理的氧化电位达到1.5V以上。这里的硫酸可以预先配制成稀硫酸再进行混合。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6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28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够准确的看出钝化时间的时间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影响不大。

  经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过的不锈钢工件表面不存在改变,也没有质量损失,表明不锈钢表面不存在很明显的腐蚀现象。另外,这类氧化性的配方,对特别是砂光、拉丝等易夹杂铁质颗粒的工艺,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以明显的预防不锈钢表面出现锈点。

  本比较例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混合液中酸与过氧化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比较说明,本比较例中的处理液进行采用单一的过氧化氢水溶液进行具体实施。

  本比较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7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处理液采用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过硫酸钠:30g/L,其余为水,且使不锈钢工件浸泡在该处理液中进行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20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22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看出采用单一的过氧化氢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能力较差,仅在220℃左右就会出现变黄的现象。

  本比较例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混合液中酸与过氧化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比较说明,本比较例中的钝化液进行采用单一的酸水溶液和相应的酸盐溶液混合进行具体实施。

  本比较例中不锈钢工件的具体钝化处理方法同实施例7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化学钝化处理所采用的处理液采用以下成分的质量浓度:硫酸:50g/L,硫酸锌:50g/L,其余为水,且使不锈钢工件浸泡在该处理液中进行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这里的硫酸可以预先配制成稀硫酸再进行混合。

  将得到的不锈钢工件进行抗高温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

  本不锈钢工件在180℃的条件下烘烤1小时后,取出观察没有变色,通过在20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1小时后有轻微变色。从一结果能够准确的看出采用单一的过氧化氢对形成具有抗高温变色能力的能力较差,仅在200℃左右就会出现变黄的现象。且表面出现了局部的腐蚀现象,表面失去了光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1.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数字信号处理 2.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3.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 4.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5.逆向工程技术研究

  1.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2.超声波特种加工 3.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 4.超声/激光复合加工 5.复合能量材料表面改性 6.航空航天特种装备研发

  1. 先进材料制备 2. 环境及能源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 功能涂层的设计及制备 4.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